金年会- 金年会体育- 官方网站透过六个“始终坚持”读懂检察工作
2025-11-09金年会,金年会官网,金年会平台,金年会登录,金年会网址,金年会网站,金年会官方网站,金年会体育,金年会数字站,金年会app,金年会电子娱乐,金年会体育赛事,今年会体育,金年会最新网址入口,金年会靠谱吗
会议透露,检察机关深入推进网络依法治理。制定促进网络治理专门方案,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13.6万人,其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4.9万人。协同推进打击涉缅北等电诈专项行动,指导地方检察机关对缅北白家、刘家、魏家犯罪集团案依法提起公诉。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造谣引流、舆情敲诈等违法犯罪,用法治力量维护网络清朗。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451人,办理公益诉讼3217件,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会议指出,检察机关标本兼治促进社会安定。深化落实办理醉驾案件的意见,受理审查起诉危险驾驶犯罪19.6万人,起诉17.7万人,同比分别下降21.7%和16.4%。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办理掩隐犯罪的司法解释,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制定办理帮信犯罪的意见,起诉掩隐犯罪7.9万人、帮信犯罪2.6万人,同比分别下降16.3%和60.2%。依法规范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84.6%的犯罪嫌疑人在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一审服判率96.9%,高出未适用该制度案件33.6个百分点。结合检察履职办案制发检察建议1.2万件,做好履职办案“后半篇文章”。
据了解,检察机关依法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修订《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全面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抓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收到群众信访74万件,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99.8%,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99.2%。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已有2842个县级检察院选派检察人员常驻综治中心,入驻率97.6%。持续推进深化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法治化实质性化解。
检察机关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召开全国检察机关经济犯罪检察工作会议。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0.1万人,同比上升3.2%。积极参与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交办30件重点案件。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海关总署、中国海警局发布打击海上非设关地走私犯罪典型案例,起诉走私犯罪7484人。积极参与打击涉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起诉危害税收征管犯罪9888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检察履职,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3件,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检察机关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经中央编办批复同意,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加挂“知识产权检察厅”牌子,深化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建设。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加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4万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408件。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促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检察机关服务绿色发展。召开全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推进会。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2.4万人,办理公益诉讼3.9万件。组织开展保护鸟类野生动物专项监督。扎实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监督活动。联合生态环境部等开展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同水利部召开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联合开展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最高人民检察院立案办理环渤海海洋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公益诉讼专案,组织开展长江、黄河、珠江重要支流流域水环境治理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
会议透露,检察机关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共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工作指引》,依法保护农民工、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常态化参与治理欠薪工作,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907人。开展社会保障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活动,办理相关案件2982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向2.6万名因案致困的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4亿元,完善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与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布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对权益受损但因经济困难或法律知识欠缺,无力起诉的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受家暴妇女等,支持提起民事诉讼3.2万件,保障公民依法享有诉权、有效行使诉权。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制定专门意见,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检察机关加强刑事诉讼监督。对侦查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立案1.2万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撤案3.3万件,对侦查活动违法情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6.3万件次。对应当逮捕、应当起诉而未提请逮捕、未移送起诉的,追加逮捕8124人、追加起诉2.3万人。制定专门方案,协同公安部开展刑事“挂案”清理。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4379件,法院审结3196件,其中改判、发回重审占70%。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出台司法解释,健全对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审查工作机制。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深化“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监督纠正未交付执行案件3920件,对不当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提出纠正意见4110人次。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300人。对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督促收监执行2628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着力提升刑罚执行监督质效。
检察机关加强民事检察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生效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8459件,法院审结5726件,其中改判、发回重审、调解及和解撤诉占89.7%。对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中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6.6万件,采纳率77.4%。开展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活动,聚焦民事终本执行程序中严重损害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民事权益等违法情形加大监督力度,对民事终本执行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4855件。深入推进虚假诉讼专项监督,督促依法纠正4712件,起诉虚假诉讼犯罪511人。
检察机关加强行政检察监督。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检察工作。召开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全国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攻坚行动,对认为确有错误的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471件,法院审结242件,其中改判、发回重审、调解及和解撤诉占74%。对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2.1万件,采纳率82.1%。推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对涉嫌犯罪案件依法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2435件,对被不起诉人应受行政处罚的提出检察意见10.4万人,防止以罚代刑、当罚不罚。规范在履行行政诉讼监督职责中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依法提出检察建议2019件。在办案中依法推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832件。
检察机关加强检察公益诉讼。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0.8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9.9万件、民事公益诉讼9096件。注重在审前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提出检察建议6.4万件,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95.2%。对发出公告或检察建议后未落实公益保护责任的,向法院提起诉讼5270件,99.8%得到裁判支持。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检察机关积极配合推进立法进程,将习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法制化。
会议介绍,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学习教育目标要求,一体推进深学、真查、实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专题辅导报告会8次,召开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警示教育会,推动全员受教育、全面受教育。持续推动以案促学,扎实开展违规吃喝集中整治。在深入查找中央明确的11个方面突出问题基础上,结合检察机关实际,明确查纠整治司法办案政绩观错位、机械司法、办案拖延等7个方面问题,以优良作风全面履职、担当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16条具体措施,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会议指出,检察机关强化队伍综合素能。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提升检察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加强专业能力培训,引导检察人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深化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深入推进人才强检。联合教育部制定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意见,法学名师进检察讲学111次,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授课83次。召开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大力推进文化润检、文化强检,深入学习宣传“时代楷模”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先进事迹,培育弘扬“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


